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这意味着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受到大力保护。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确定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保护体系。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此后国家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其主要发展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2017年,国家更是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市场分析
一、市场背景分析
1、社会背景分析
随着中国普通民众公民意识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的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共同体现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人文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更多的体现与蕴含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一个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那么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在这里给出一个专业上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相对滞后,法律体系很不健全,加上我国现有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体系中的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而在保护“非遗”的同时,这其中又潜伏着巨大的商机,有些传统艺术至今仍未广大老百姓所喜爱,有些手工艺品如果拿到市场上卖仍能卖到很高的价格。那么,如果我们能将资金引入这个产业,一方面不仅保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给投资商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又强力地拉动了“非遗”当地的经济发展,正所谓一举多得。
2、经济背景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也就是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渐渐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导致了目前国内许多民间艺术濒临绝迹的状况。但并不是说经济的发展是磨灭精神文明的罪魁祸首,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 面使得人们不断追求物质上的不断富足,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更加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但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经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明,改善了国内许多投资企业的经济状况,使得人们有精力有能力在民间艺术领域寻找商机,在投资发展民间艺术文化的同时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改善了许多民间工艺濒临绝迹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