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直冒的受电弓,为什么磨不坏?看受电弓百年发展历程就知道了

其实这个现象不光在国内高铁发生过,在国外高铁也会出现。上图是国外高铁发生的情况。同样,地铁也会发生这种现象,南京地铁一号线一辆列车进站时,突然车身冒出火光,吓坏了站台上的乘客。

而这两起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受电弓短路引起的电火花。

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为例,它每小时要耗费9600度电,这是什么概念呢?高铁运行一小时,就足够普通家庭2年的用电量,真算得上是“用电大户”了。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多高铁用电是从哪来的呢?简单来说,列车在行驶时,受电弓自动升弓与接触网相接。这里的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中,供受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两者相接后,通过受电弓将电传输到车内电机里,就完成电力储存了。

但其实最早的受电弓,并不是这样的Z字型。

在列车刚进入电气时代时,受电弓是带有压缩弹簧装置的铜导体,可以利用弹簧上下起伏。上升时与接触网相接收集电流,然后再传输到电机里。

但这个收集器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它是竖直形状的,所以缺乏横向稳定性。列车在高速前行时,会很容易把它折断。

于是就有了第二代受电弓,它的主体依旧是铜导体,但它的设计不是竖直的,而是向后倾斜,上方的弹簧控制它的升弓和降弓。但是反复的拉力施加给接触网,会导致接触网的断裂。

于是聪明的工程师又在铜导体后方,支撑了一根导线,使其呈现人字型。并在上方连接导槽,这样行驶起来就安全多了。

但又因为铜制导槽会在摩擦中,不断被消耗到报废。

于是又将人字型变成了菱形,也就是双臂受电弓;但由于双臂体积大且笨重。于是,到了1955年,单臂Z字型受电弓诞生了。这就是如今受电弓的雏形,这样的设计大大提升了使用寿命。

那么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相互摩擦,为什么不会被磨坏呢?

首先,接触网的材质十分耐磨。因为受电弓是在不断升弓降弓的,所以与它摩擦的时间并不长。

其次,受电弓的摩擦方向,平行于接触网的延伸方向,大大增加了磨损率。

最后,高铁在夜间是不通车的,有“天窗作业”时间。这段时间工作人员会对接触网和受电弓,进行严密的检修,避免故障的发生。

那受电弓为什么会与接触网摩擦出火光呢?这其实是因为列车在行进中,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不良,而形成了弧光放电,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火花。弧光放电是指呈现弧状白光并产生高温的气体放电现象。无论在稀薄气体、金属蒸气或大气中,当电源功率较大,能提供足够大的电流(几安到几十安),使气体击穿,发出强烈光辉,产生高温(几千到上万度),这种气体自持放电的形式就是弧光放电。

弧光放电应用广泛,可用作强光光源,在光谱分析中用作激发元素光谱的光源,在工业上用于冶炼、焊接和高熔点金属的切割,在医学上用作紫外线源(汞弧灯)等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ZGC网游最新活动_热门游戏资讯_玩家互动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